建筑垃圾处理:绿色产业: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色产业,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是发展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拉动消费需求,以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能力拉动投资增长,以完善政策机制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绿色产业有何特点?如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新兴的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把绿色理念贯穿到社会生产过程中,既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又发展零污染或低污染的产业。它不仅具有其他产业的共同特点,还具有自身特征。
综合性和边界模糊性。在产业构成上,绿色产业与其他经济门类之间有较强的渗透性,也就是说绿色产业的边界有一定的模糊性。因为,许多环保产品与服务往往是由其它经济门类生产与提供的。同时,许多环保产品具有复合功能,既保持了所替代的旧技术与旧产品的使用功能,又增添了其所不具备的环境安全功能。
区域性和实效性。由于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形成对绿色产业发展需求的区域性特点。同时,发展绿色产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消除各地的环境污染,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提高绿色生活品质,因此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性。绿色产业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产业,它直接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环境相联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高新技术性。绿色产业中大部分产业部门的技术性很强,高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企业管理、产品质量、信息传递、产品开发或市场服务等方面。
绿色产业发展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我国绿色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内部因素
一是绿色产业规模较小,产品种类比较单一。我国目前的绿色产业链尚未形成,产品趋同现象严重,企业间缺乏协作,投资比较分散,规模效益差。
二是绿色产业技术含量低,市场吸引力有限。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绿色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生产与销售脱节,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绿色产业中,环保产业所占份额较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绿色服务业和绿色贸易等则发展较慢。从各产业内部结构看,存在着各自为政、盲目生产的现象,造成有些产品供过于求的结构性过剩,而有些产品则要依靠进口。
外部压力
一是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不断加剧,相关贸易摩擦近年呈增多之势。例如,我国的光伏制造业发展很快,但国内需求不足,对国外市场依赖较大。而美国、欧盟近年则不断向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和贸易诉讼。
二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数量、规模和领域不断增加。在开展对外合作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但由于沟通不畅、经验欠缺等原因,少数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对东道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制约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专家建议
完善产业政策 推动绿色发展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需要从几方面入手。
在法律法规层面,政府要出台一批绿色产业生产发展标准。一些法律法规即使不能马上实行,也应有时间表,让投资者能够就绿色投资计算出自己未来的回报率,激发投资意愿。一个有预见性的清晰的产业政策和法规,要比暗中实行的产业政策更能克服商业障碍。
在资金上,政府应出资补贴和支持绿色产能投资。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用于更新改造现有产能的投资,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投资。绿色补贴虽然会对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但这场绿色革命带来的是内需的上升,进而带动大型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等产业的发展,这些生产活动又能够产生新的财政收入。
尽管有人担心,政府出手支持某个产业,可能会滋生权力寻租或企业暗箱游说等。不过,专家认为,寻租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来克服。明智的产业政策需要一个能够识别错误、并据此改进战略的机制。明确的对象、可测的目标、密切的监控、合理的估值、完善的规则以及高专业性,将构成行之有效的制度防线。
营造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逐步建立起绿色产业产品研究、生产、销售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建立起一整套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积极推进绿色产业标准的认证工作。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让节能环保项目有利可图,激发社会投资潜能。
此外,企业也应积极参与产业绿色化进程。例如,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环保工艺和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