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鼎盛动态

建筑垃圾处理:突破“垃圾围城” 必须“全民皆兵”

日期:2015-09-02 16:06     作者:果壳      浏览量:

  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存量已超过200亿吨,每年增35.5亿吨(含公路沥青路面返修产生的垃圾),大量建筑垃圾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来,“垃圾围城”愈发严重,极大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而2010~2014年间,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仅为5%左右,甚至有行业专家认为真实利用率不超过2%。

  这样严峻的形式挑动着人们的神经,各方也在不断地求索突围之术。实际探究起来会发现,真正阻碍着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的并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投入与产出问题,而是我国民众对于建筑垃圾根深蒂固的误解和偏见,且贯穿在建材垃圾资源化的每个环节:建筑拆除中,人们不关心建筑垃圾去向何处;消纳过程中,人们对垃圾处理厂唯恐避之不及;对于再生产品,人们本能地怀疑和抵触……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每一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充斥着顾虑和偏见,因此,扭转人们的误解和偏见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历史证明,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我国的国民动员力是全世界最强的。2008年我们举办了世界上最好的奥运会,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泱泱大国全民动员起来的创造力,所以要想解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问题必须“全民皆兵”,全民族动员起来。

  漠不关心是资源处理的拦路虎

  人们普遍认为建筑垃圾就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清理,所以对建筑垃圾的态度就是“眼不见为净”,通常的做法是装修后花一二百元请人将运走,至于运去何方、如何处理则漠不关心,这也导致了人们在拆除过程中并不会进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难度。

  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在其它领域也曾出现过,但当人们真正认识到了产品的重要性后则会有巨大的改变。例如,几年前,人们对于3G网络新技术并不关心,甚至表示不会选择。然而,今年1~4月份,我国4G手机出货量为1.24亿部,同比增长658.7%,占总手机出货量的80.5%。显而易见,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态度和意识并不是“铁板一块儿”,通信新技术“实打实”的优势,加之以国家政策支持、网络运营商大力宣传、生产商鼎力配合等等。同样,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要想快速发展,也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改变他们固有的思维,才能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健康发展。

  避之不及是建筑垃圾处理之痛

  提到建筑垃圾处理厂,人们本能认为就是“脏、乱、差”,唯恐避之不及,二者甚至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由于建筑垃圾处理厂对人们生活和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得人们对它产生避之不及的态度,反过来,这种态度又阻碍了建筑垃圾处理的发展,进而使现有情况不法改变更加验证了人们远离它的正确性。

  这种现状产生偏见,意识阻碍发展的怪圈如何才能破解?想来还要让人们看到实际效果如何,打破传统观念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也曾经有许多技术在刚出现的时候遭到了人们的抵制,但现在却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照相术传入中国时,人们认为“这玩意儿能吸人魂魄”。而现在,拍照、摄影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同样,彼时的国人铁路会断了“大清龙脉”……但如今我国的的铁路已经发展到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铁路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

  在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产品的实际效果如何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偏见是循环经济的绊脚石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表示,“建筑垃圾之所以得不到合理处置,首先在于人们的观念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国人对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再利用意识扭转、思维转变是突破当前行业发展困境的关键点。

  通过行业专家多年的探索与研发,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已经可以实现高性能化,例如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已达到C60的强度。同样,很多再生产品都能达到高性能。很多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可喜的是,当前已有一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建设起来的案例,最为引人瞩目的是APEC会址一个面积为14000平方米的环保停车场,这是由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建筑垃圾再生土铺设而成的。甚至早在10年前,这家公司就已经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在北京建起了1栋3层楼的教学楼,至今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当前,许多国家已经通过政策和法律,强制性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例如,德国要求市政工程中的再生产品的使用比例不低于17%。这既保证了再生产品的利用,也改善了人们对产品的认识。如果我国能够在政策法律方面,要求市政工程中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使用比例,将对人们扭转意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这也将促成政府、行业、企业、媒体等各个方面协同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循环的共同理想。

  事不关己的环保态度是拖油瓶

  当前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还是“路漫漫其修远”,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能力成为关键一环。毫无疑问,解决建筑垃圾问题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事实上,从技术角度考量,我国有能力实现建筑垃圾100%资源化,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现阶段,认为再生产品质量不如原生材料产品;将购买和使用再生产品当作公益行为等等意识还是主流意识,由于公众对这种新技术及其产品认识不到位,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但不可拖延。

  当前,在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对再生纸的运用,这也可侧面体现出了公众对再生资源的态度。由于国家相关部门、政府大力推广以及社会的公益宣传,人们可以完全可以接受再生纸用在纸板、纸箱、包装纸袋以及新闻用纸,或具有象征意义的再生纸笔等方面。但由于人们还是对再生资源存在的一些误解,大部分消费者还是选择原木浆产品,这也是消费者对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产品的主要态度。这种事不关己的环保态度是我国建筑资源化进程的拖油瓶。如果我国民众同样能有形成再生产品“与我有关”的环保态度,这将成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混凝土专家清华大学廉慧珍教授指出,“思维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这适用于建材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扭转固有思维、转变传统意识,是一新兴行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