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围城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各类建筑项目遍地开花。据统计,每1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500吨~600吨,而拆除1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产生7000吨~1.2万吨建筑垃圾。
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仅2015年我国产出的建筑垃圾(含公路翻新维护垃圾)就高达35.5亿吨。
据保守估计,未来1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牛佳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研究》研究出的“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估计,未来10年,我国城镇化率有望达到60%。因此,从现在到2020年左右,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还将逐年提高。预计2020年将达到26亿吨,2030年将达到73亿吨。
面对如此庞大的建筑垃圾,传统处置主要采用传统的倾倒和地下填埋处置方式。据了解,我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进行填埋的建筑垃圾约占总量的98%。
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建筑垃圾会因为发酵和雨水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渗滤液,污染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在长期的堆放过程中,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也会对土壤产生严重污染。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在高温、水分、日照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中露天倾倒的部分需要占用土地1.5亿平方米,即使填埋的建筑垃圾也要占据土地。一方面浪费了大量土地甚至是耕地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资源浪费还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对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情况的调研分析表明,目前国内建筑垃圾产业处置建筑垃圾的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现场移动设备处置和填埋的处置方式上,少部分地区采用固定设施处置,总体资源化再利用率仍不足5%,并且未资源化部分还会产生严重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