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制度设计日益完善 建筑垃圾回归资源本色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每1万平方米的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就会产生500~600多吨的建筑垃圾。国内建筑垃圾量逐年呈上升趋势,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只增不减,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的70%,而且很可能还会继续增长。
放错了地方的“黄金资源”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专委会主任助理李文龙指出,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只增不减,弃土大量产生,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的70%,这较2000年前的30%~40%的占比,增幅相当大。
虽然,我国每年建筑废弃物产量巨大,但并没有得到合理资源化处置,约95%的建筑废弃物以直接填埋的方式处理。不对其进行分类收集为资源化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国仅5%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与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地区平均90%以上的利用率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国外,建筑垃圾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黄金资源”,大多数都进入了资源再利用渠道。这些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逐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垃圾处置产业链,从而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
行业处于蹒跚起步阶段
“中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行业还处在起步摸索与实验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球环保研究网环保运营部总监厉冰如是说。
据厉冰介绍,首先,建筑垃圾来源没有分类,非常混杂,使得资源化利用处置成本成倍增加。因为原料复杂,使得加工成本太高。其次,资源化产品生产加工的成本太高,目前无法与同类建材产品进行市场竞争。
业内建议,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必须要制定各类操作性强的使用标准和行为评价规范,也有必要建立或升级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技术、环境、再生品利用标准和行业规范。
一是制定建筑垃圾处置利用中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标准。二是修订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规范。三是明确建筑垃圾再生品使用标准及管理评价规范。四是制定完善的建筑垃圾排放监测监管制度。
顶层设计制度日益完善
实际上,为促进绿色发展,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和住建部去年末联合发布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业内人士期待,类似的规范管理对于行业健康发展有益,应在落实方面下大力气。
目前,深圳、昆明、苏州、西安等城市也已开始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建立、推广的尝试,以期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并将可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率,形成有利于城市管理和环保产业发展并举的新思路。
李文龙建议,在完善建筑垃圾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需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即积极扶持,又要搞好监管,管好两头,促实中间,抓好源头申报核准,完善收费制度和标准,出台强制应用措施,解决再生产品出路,培育市场条件。企业则要认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困难与复杂性,依靠技术和创新,依靠自身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 上一篇:中环协建筑垃圾与城市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 下一篇:哈尔滨将规范城市建筑垃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