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鼎盛动态

海绵激辩:关于系统推进、专业协作、蓝绿融合、智慧海绵(上)

日期:2017-05-04 10:42     作者:莱妮      浏览量: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多专业协同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系统推进和专业的协作。现阶段打造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如何蓝绿融合,如何实现智慧海绵,围绕热点议题,多位顶尖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北京建筑大学 车伍教授】

  今天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转型,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绝不再是狭隘的某一个专业局部问题,所以必须有情怀、眼光和胸怀,否则很难讨论这个问题。海绵城市已经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包括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管理等等这些问题,尤其是跨专业的复杂问题,也不是业内每一个真正的专家都能回答所有的问题。这种情况必须保持有科学态度和敬畏精神,如果没有这一点就会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秉持这样一种情怀和眼光,保持必要的科学态度和敬畏精神,有些矛盾完全不存在。

  【南开大学 黄津辉教授】

  就像车伍老师前面提到的,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狭隘的某一个专业的局部问题。大家对城市化带来的内涝可能感触很深,城市化还带来了生态,资源和环境等综合问题;比如城市化带来的径流增加,基流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水土流失,河道侵蚀,非点源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水环境中物种变迁等问题。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是要在满足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尽量减少城市化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研究城市水文,要研究城市化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理论上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提到海绵,大家自然会想到下渗,但是下渗的手段在旧城改造中要特别慎重。如果要改造的地方以前是化工厂,以前是有工业污染物的地方,这样采用下渗的方法很有可能会污染地下水,造成不可控的环境污染事故;因此我们要有综合的手段来建设海绵城市,根据城市水文提供的理论,找到适用性方法。与此同时应当做好本底调查,要摸清现状。

  本底调查不仅仅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土壤,水系等的调查研究,还应当包括对当地降雨的研究。降雨是我们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所依赖的标准;但是城市化带来了热岛和雨岛等问题,加剧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问题;还有气候变化问题,这些都影响到设计暴雨和设计标准,需要我们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慎重考虑;因此海绵城市建设要特别注意对设计标准进行研究,尤其对降雨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王家卓所长】

  海绵城市是一个比较新的发展理念。到底什么是海绵城市?我个人觉得必须满足这三个基本特征的才是我们当前提倡的海绵城市:一是问题导向,海绵城市的核心是要解决问题,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内涝积水问题、水体黑臭问题等;二是绿色设施优先,即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要优先选择绿色基础设施;三是绿色灰色相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不是排斥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二者之间要有一个有机的配合。

  规划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大家细想一下,我们当前城市人民政府的部门中,没有一个局是海绵局,我们在座的也没有一个是海绵城市专业的。这种情况下,规划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规划中把方向明确了,目标指标定好了,城市规划、建设、道路、园林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形成合力,分头、分块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的理念才能落到实处。

  关于海绵城市和园林绿地的关系问题,也是很多人很关心的。很多朋友说,园林绿地就是海绵体,这个是事实,但是只有园林绿地不叫城市,一个城市除了园林绿地,还有建筑有道路。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要毁掉园林绿地,其实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增加一些园林绿地,这一点可能和园林专业是相通的。另外,我们还希望部分绿地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同时,也能够适当承担一些对雨水的下渗、滞留、调蓄和净化的功能。

  【东方园林TT·Orient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甄晓玥院长】

  关于系统推进海绵城市,我想主要谈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规划,我觉得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个以流域或者是至少是汇水分区为单位全盘计划,这个空间尺度可大可小,但需要是相对独立的汇水区域。在空间层面要注意上下游的关系以及实施机会和条件,以问题/目标为导向,确定实施内容。不能只做末端,也不能只考虑源头,对上下游的关系要有一个切实的关注。时间层面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经济承受力以及上下游的关系,制定出可行的时间进度计划,逐步有序实施。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有的事情可能更紧迫一些,所以在我们规划的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在实施层面确定合理的空间和时间计划,有序实施。

  关于设计施工和维护,主要是两点,一个是规范化,另外一个是按效付费。规范化挺有体会,这两年和一些海绵城市PPP公司有沟通互动,从实施的层面确实面临很多困难,所以规范化是保证实施得以顺利落地的关键一环。另外按效付费是PPP的核心,同时也是规范和考核机制的命题,需要顶层设置,机关包括住建部任务确实很艰巨,设计好了,这个“指挥棒”就可以起到巨大的正向作用。能让达到要求做得好的企业得到收益保障,我觉得这个事情推动起来就会容易一些,或者说阻力小一些。

  【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隋军董事长】

  中国的海绵城市概念指的是一个大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这三个部分融合在里面,也可以叫做绿色系统,灰色系统,蓝色系统三个部分。城市是人工生态系统,是自然和人工加在一起的,所以也是体现在三个部分的统筹上,不可能仅仅是用绿色的天然的部分来完全解决,一定要加上人工的灰色及蓝色部分。正因为是这样包括三个部分的大系统,我们国家的海绵城市这个概念就可以解决黑臭水体问题,也可以解决洪涝灾害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根据区域、流域特征扩充各地的考核目标,不一定用绝对统一的指标如全国一样的雨水利用率是多少,这个是有点绝对的,应该是根据流域的特征来确定。第三个问题就是各个专业的协调,一个是统筹,另一个是数据共享,现在遇到很多事情在协调设计过程中,几个专业的数据很难互相来统筹,好多地方拿不到原始数据,甚至连地形也是保密的。能有系统的观念,能够按照各自的区域的特征来制定目标,再做好专业协调海绵城市是不难实现,一定能做得更好。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 夏军院长】

  分享一点体会,第一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共识越来越聚焦了,需要以住建部为主导的多部门合作与协同创新; 第二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复杂的系统里面要设法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关系,简单的途径,简单的方法和简单的指标。大家都在思考“规划是本”,如何提高海绵城市规划的目标和目的性,突出规划对象的地理特性,水文特性,人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最核心的关键。针对这点改进规划,改进城市设计,改进我们实际的应用效果,就是我说的科学规划与后评估系统,需要大家努力。我觉得我国的海绵城市的建设,一定会做到好,完成习总书记的任务。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 俞孔坚教授】

  为什么以及如何要跨专业协作?为什么以及如何要进行蓝绿融合,发挥绿地综合效应?我主要谈谈这两个问题。要综合、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单独地解决某个问题。水利要提高自己的高度,园林要提高自己高度,给排水提高自己的高度,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会理解整合是唯一的出路,大家知道生态文明是共产党对世界的贡献,这个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最后出路就是要整合,跨尺度的整合,整合绿色的基础设施,绿色优先、生态优先,生态讲的就是关系,来系统的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在讨论新的基础设施,一个新的基础设施方法。这个海绵就是一个新的基础设施。本来融合不存在问题,只是把自己放的低了,所以永远融合不起来,放高了就行了。

  【腾讯规划设计部 万超总经理】

  在推进海绵化工作的过程中,腾讯也在思考,我们能做点什么?我们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己拿深圳的一个滨海大厦总部进行源头数据的采集。大家都谈到数据下载的问题,腾讯可以做到数据完全开放。在我看来的话,整个地域下面都有很多的蓄水,是不是可以从源头到管网到整个城市有一个数据的联动和可视化的展示,可视化的展示包括数据的联动,在平台上我们已经打通了,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意义,我们不知道在这样一个行业里面是怎样一个性质,我们不清楚,因为完全是外行,需要跟各位的合作。

  最后想跟各位分享一下,就是很多院士、大师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说这是一个系统,这是由住建部、水利部、发改委等各大部委共同推动的工作。我们一直在下面思考,能不能加入民众的力量?民众在这个海绵化城市扮演什么角色?举三个方面的例子,早上听到有大师的分享,那么美的公园,是不是这种公园不仅仅是一个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公园,它能够变成一个科普的一个场所;是不是可以把我们俞大师包括各位大师思想能够在日常科普过程当中,让家长带小孩在公园玩的过程当中,就能够感受到各位大师的思想和智慧,能够把这个种子撒播到下一代思想里面。第二个关于民众的信息这个方面,张大师讲到日本做法,就是说水位到多少,腾讯可以快速通过平台和微信给到所有的民众,我们也可以做这方面的推广和普及的工作,信息的传达工作。第三方面就是规划,在规划的过程当中,腾讯的大数据能为规划贡献一些什么?在打破边界的同时,能不能工程界,跟互联网和IT可以融合。腾讯做好准备,欢迎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