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商务部:建筑垃圾处理关键是用好付费机制
针对中国建筑垃圾迅速增加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中国商务部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呼吁加快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据悉,“十二五”期间土地和技术成制约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重要瓶颈,而“十三五”关于建筑垃圾处置的一个关键就是用好建筑垃圾付费机制。
商务部研究院报告指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国全面推广建筑垃圾回收和再利用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方面,中国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少城市周边优质的天然建材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大量采石、采砂以及水泥的大量使用,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建筑垃圾迅速增加,倾倒、填埋等建筑垃圾的传统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对土壤、地下水、河流、空气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加快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解决建筑材料资源高速消耗和建筑垃圾迅速膨胀带来的双重压力,是中国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商务部研究院报告指出。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十三五”关于建筑垃圾的处理一个关键就是用好建筑垃圾付费机制。通过付费机制,对建筑垃圾处置每一个环节中的责任主体都给予明确,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以及随意倾倒,又可以将在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增加收取的费用再一次补贴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上来,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积极性。
对建筑垃圾进行收费管理,我国虽然己经开始实施,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郭海斌认为,目前收费过低,并不能从根本上堵住建筑垃圾的产生源头,而且它也没有涉及到建筑垃圾的重新利用问题,很难适应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运行的要求。低廉的排污收费标准,很难激励建筑商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热情。
因此需要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的原则,完善建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制定对产生污染物的责任主体实行合理的收费制度,对处置治理污染的第三方要提供价格补偿,从而使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显性化,计入产生污染责任主体的成本之中。
同时,要实行废弃物排污许可证制度,开展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可行性研究,严格监督废弃物处理处置,严格足额征收排污费。严格规定不得擅自随意倾卸处置,对随意处置的要给予重罚。这样,既可以激发建筑商减少排污量的积极性,又能将增加收取的费用补贴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上来。
江苏连云港建筑垃圾处置实现规范化
江苏省连云港市积极推进运输企业资质化、运输车辆密闭化及监控管理智能化的“三化”工作,目前市区范围内认证9家专业运输企业、密闭改装所属249台运输车辆已实现“三化”目标。“三化”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其建筑垃圾处置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
据介绍,连云港市渣土处置管理部门还开发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四统一”,即统一顶灯、统一标识、统一北斗定位、统一密闭安装,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建筑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地减少了乱抛撒、乱倾倒的现象。为进一步强化建筑渣土运营企业自律意识,连云港市还成立了建筑渣土处置协会,制定了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配合职能部门共同规范我市建筑渣土处置行为,促进我市的建筑垃圾处置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据介绍,连云港市建筑渣土处置协会共吸收9家团体单位、50余名个人会员入会。目前,赣榆区及东部城区建筑渣土规范处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其中赣榆区已完成渣土运输车密闭化改造99辆。
内蒙古科左后旗引进PPP垃圾资源化处理场项目
为解决城市发展引发的垃圾研发总量猛增问题,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引进了PPP模式的垃圾资源化处理场项目。
项目选址于孟根大坝,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距离镇区12公里,建设期为18个月。项目建成后,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00吨,是现在的二倍。
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PPP模式垃圾处理场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垃圾污染问题,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另一方面在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加工过程中产生再生资源,使之成为资源循环的新起点,不但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垃圾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