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9:13:53
文章导读
随着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如何科学消纳和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成了影响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之一。广州市历来高度重视建筑废弃物治理工作,近年来,经过一系列创新尝试,广州逐步形成了法规体系完善、全链条监管到位、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的建筑废弃物治理的“广州模式”,大力提升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水平,受到国家住建部的肯定,市民群众对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工作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与时俱进:逐步推动建废治理迈向“三化”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广州在经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日新月异的同时也饱受建筑垃圾“围城”之困,解决建筑垃圾治理问题迫在眉睫。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州市就设立了专业的管理机构,并逐步配套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管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余泥渣土管理条例》就是该年在广州诞生的。2012年再次修订颁布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进一步打牢广州市在建筑废弃物治理工作上的法治根基。之后,为细化法规的管理规定,围绕处置核准、源头减量、全程监管、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广州市又先后出台《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广州市居民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管理办法》《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车辆运输联单管理办法》等7个配套规范性文件,针对实际管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先后组织实施18项专项整治,有效确保法律法规贯彻落实。
据广州城管部门介绍,自广州正式开展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以来,一直都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位的协调统筹、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推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保障。这些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为广州市构建权责清晰、全流程监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2016年起,随着广州市建设重点发生变化,启动了一大批新的建设区域,旧村改造等城市更新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广州全市建筑垃圾持续增长。对此,广州市采取了“源头减量利用、末端综合处理”的模式,解决建筑垃圾出路问题。通过编制《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广州市装饰装修废弃物管理办法》、利用建筑垃圾回填进行复绿复垦等措施,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此外,广州城管部门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智慧化芯片”植入到废建治理的监管过程中,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全链条智慧化监管系统。
近十年来,广州城管部门通过高位统筹,以完善制度和科学规划构筑治理基础,实现广州建筑废弃物治理工作从乱到治、从堵到用的根本转变,并逐步推动建废治理工作迈向规范化管理、资源化利用、智慧化监管的方向。“越来越多具体、细化的政策落地,能够更好地提高市民对建筑废弃物的认识和指引我们进行合理处置,不乱扔建筑垃圾已经成为了广州市民的共识。”前来城管部门办事的市民周先生说。
破局前行:攻克建废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
从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全市建筑垃圾排放申报核准率达97%,合法收运率达99%,安全处置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56%,基本实现了建筑垃圾治理试点的工作目标。一个个充满实绩的数字背后,体现了广州市治理建筑废弃物的勇气和决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消纳场、综合利用厂选址难、落地难,一直是建筑废弃物管理的瓶颈问题。一方面,建筑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厂房占地面积大,经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建筑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建设及运营成本过高,企业难以承受。针对该问题,2016年以来,广州先后编制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布局规划2016-2020》《广州市建筑废弃物水上运输中转码头选址规划》《广州市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19-2035)》《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等专项规划,明确了广州市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布局、处理路径,为全市建筑垃圾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
据了解,在“十三五”期间,广州城管部门共规划了28个消纳场、7个综合利用厂和7个水运中转码头,有效保障了各类处置设施建设落地。
建筑垃圾管理涉及的部门多、覆盖面广,尤其是像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想要解决好建废处置的监管问题,就必须整合城管、交通、公安和生态环境等部门力量,聚焦各类违法处置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比如在源头管理方面,广州城管部门将规范处置建筑垃圾的管理要求列入施工合同,将运输秩序与工程质量安全的考核验收挂钩。在运输管理方面,由公安、交通、城管部门联合审批统一标准的密闭车型,对超装车辆实施“一超多罚”,通过诚信评价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据统计,自2018年开展治理试点工作以来,广州全市建筑垃圾合法收运率达99%,密闭运输率超80%,余泥洒漏情况大幅下降,舆情投诉率下降30%以上,市民群众对广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满意度稳步提升。
此外,近年来随着家居屋舍翻新、改装需求的增长,装修垃圾的管理也成为城市治理的难题。作为建筑废弃物治理的“先行军”,广州市在管理装修垃圾方面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针对装修垃圾单次产生量少、产生源头分散,分拣难度大的管理难点,广州城管部门制定出台了《广州市装饰装修废弃物管理办法》,明确“袋装收集、定时定点投放、集中清运”的管理原则,设置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整合街(镇)、物业管理公司、居委会等单位的力量,建设综合性大型分拣中心。目前,广州市已形成了政府牵头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思路,推动装修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创新发展:智慧城管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也是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广州正朝着“无废城市”的目标迈进。广州城管部门紧紧围绕建设“无废城市”,按照“管住存量、控制增量、理清来源、严控去向、安全处理、科学利用”治理思路,不断创新、丰富治理手段,发挥“城管智慧”。
一直以来,广州城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模式,解决广州建筑废弃物的出路难题。如何让建废“重生”,变废为宝,广州城管部门心得满满。
首先,他们将占总量八成的建筑余泥中的七成通过工地间调剂回填利用、园林绿化堆山造景实现高效处置,一成结合矿坑复垦建设消纳场回填利用,比如花都区长岗村消纳场回填后就建设成生态公园,然后,将占总量两成的建筑拆修废弃物采用再加工实现循环利用,其中一部分利用混凝土块、砖渣、瓦片等再生环保建材,用于就近工程施工,实现废弃物“不出红线,就地利用”;另一部分集中到大型国企和社会龙头企业利用先进工艺,生产附加值较高的再生混凝土、装配式建材等再生建材。
此外,广州城管部门还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以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一期)项目为例,该项目共投入500辆燃料电池泥头车,是全国首批、规模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落地示范运营项目。运营企业有关负责人李荣军表示,按每年工作300天、每天行驶300公里计算,500辆燃料电池泥头车每年污染物的减排量相当于种树约 300万棵。另外,广州公交集团等3家企业也已投入230辆新能源车落地运营。
要想高效、高质做好建筑废弃物治理工作,实现智慧化管理是重要的创新举措。
紧紧掐住建筑废弃物的源头和末端,抓牢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过程的监管,一直都是广州城管部门的治理“必杀技”。为缓解基层执法监管压力,提高执法效能,广州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健全“两点一线”的全流程智慧监管模式。
管住源头是第一步。广州城管部门积极推进建筑工地源头视频监控联网,利用“广州市智慧余泥监管平台”集成管理,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其次,通过建设“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监管平台”,实施动态监管和远程管控,建立视频卡口抓拍执法模式,实现非现场、非接触式执法监管,从而管住过程。而针对建筑废弃物的末端管理,广州城管部门则通过常态化视频监控、稳定性监测和安全评估,建立消纳场堆体的实时监测平台,确保安全运营、科学处置。
广州城管部门在装修垃圾的处置问题上也充分运用智慧化手段。比如开展装修废弃物全链条清运服务试点,构建智慧服务平台,健全“互联网+垃圾清运”的全链条、数字化服务收运体系,开发建立“渣土宝”微信公众号。此外,还参照“滴滴打车”的方式,市民群众可在微信公众号自助下单约车,以互联网服务平台“点对点服务”的形式方便市民群众,畅通服务渠道。天河区市民小陈刚刚搬进新家,收拾出来三大袋装满水泥块、碎砖块的装修垃圾,他表示,“一键下单”使得现在普通市民处置装修垃圾越来越便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民合理处置装修垃圾的自觉度,也进一步强化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共同爱护广州这个家。
从2012年3月颁布实施《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18年开展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到2022年就《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十年来,广州市城管部门不断推动建筑废弃物治理工作走深走实,更是以建设“无废城市”为契机,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着力解决城市建设需求与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能力之间的矛盾,持续推动广州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欢迎来厂考察更多设备